您当前的位置:政策资讯 > 政策快递 >

供给侧结构性改革: 五项重点任务中的重点

时间:2016-10-20 点击:200

中国语境下的供给侧改革,核心就是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这五顶重点任务。尤其是在近些年,这五项重点任务将是十分艰巨且必须彻底打胜的硬仗。这些任务具体落实到江苏,需要根据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的阶段,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、战略重点和具体的落实方案。
一、关于去产能
这一轮去产能主要是去制造业过剩产能。江苏是制造业大省,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自然比较严重。我国产能过剩行业主要包括钢铁、煤炭、水泥、平板玻璃、光伏、风电设备、船舶制造等七个行业。国家首批重点要化解的产能是钢铁和煤炭,江苏也要相应地列出去产能的重点行业。
江苏七大支柱产业中除纺织业之外,电子、化工、电气、钢铁、通用设备、金属制品这六个产业,均表现出显著的产能过剩现象,且大部分都是因结构性、素质性、体制性病根所致。贯彻中央关于当前经济运行的矛盾是结构性和周期性并存、以结构性矛盾为主的这一判断,可以使我们的政府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和条件下有所作为。
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,是由源源不断的银行贷款支撑起来的,是银行和企业加杠杆运作的主要表现。这种产能过剩到一定的程度,过高的杠杆就会崩溃,从而引发金融经济危机。因此,化解产能过剩也是去杠杆,两者目标一致。
化解产能过剩,并非简单地把这些企业的产能给毁坏掉,或者关停并转,在短期中,也可用其他办法来缓解:兼并收购重组;通过一带一路转移;增加内需,如把这些过剩产能运用于乡村高标准道路交通、基础设施建设等;提高技术等级标准,如建筑物用材标准提高一倍等办法消化过剩钢铁、建材,等等。
僵尸企业的处置难在劳动方而不主要是资产方。政府与其补贴僵尸企业,不如对参与重组兼并的优势企业进行补贴;与其支持产能过剩企业,不如补贴消费者和用户;与其对过剩产能进行补贴,不如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。
二、关于去库存
最近很多房价涨幅较大、过猛的地方,是要补库存而非去库存。未来人口净流入的城市,房价还会继续上涨,补库存的任务不能放松。除少数地区,江苏总体上去库存任务并不十分艰巨。某些库存压力较大的地区,可利用放开城市户籍制度机遇和农民市民化机遇,通过政策让利消化一部分库存;也可以通过政府采取适当的让利补贴等措施,鼓励有改善住房需求条件的本地居民购买新房子,从而启动新一轮再城市化。
房地产市场降价只会增库存,买涨不买跌是人类行为的局限性所在。但是鼓吹通过涨价去库存,有道德风险和可能进一步引发经济泡沫的风险。比较好的办法,是把降库存的任务交给基层政府,由其与房地产商共同就具体楼盘设定降价的底线,由此打破购房者进一步降价的预期。
十三五时期,随着房地产保有税的开征,在既定税率下,房屋价值大小决定了可纳税税基的大小,从而决定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小和增长潜力,因此创造安全的、生态文明的、有竞争力的居住环境,成为地产发展和地方发展的关键因素。
三、关于去杠杆
地方政府总体上应该是去杠杆。杠杆率高以及杠杆结构的不合理性,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边际投资能力。这是稳增长的主要障碍。未来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可率先试行去土地财政化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、资产证券化等改革措施。
现在去杠杆应该是结构性的,即中央政府应加杠杆,个人也可以适度地加杠杆,但地方政府、企业应该减杠杆。2016年,中央政府阶段性地把赤字率提高到3%,目的是为了换取给地方政府减杠杆,以及给企业减税降费的空间。
 江苏经济基本面好,发展质量高,资产质量上乘,同等杠杆率但投资安全性高一些,融资的硬约束也小一些,所以江苏对“好的杠杆”可多用一些。江苏重资产行业多,与服务业相比,杠杆率运用也会高一些。随供给侧结构改革,江苏重资产行业应逐步向重人力、知识、技术资本行业调整,使产业结构尽快地软化。
四、关于降成本
一般来说,制造业利润单薄,因而它对生产成本变动非常的敏感。国家降实体企业成本的行动,对江苏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。当前虚拟经济泡沫化严重,同时实体经济产能过剩,这对制造业的机会成本影响更大,江苏制造深受泡沫经济所带来的高资本成本的伤害。江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,今后主要应依靠机器换人去解决,由此提升劳动生产率,克服已经严重的老龄人口化对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。降低实体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,则需大力发展我省的生产者服务业,寄希望于改革强势政府的管制体制,以及较大力度的减税减费。
五、关于补短板
与全面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相比较,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有:经济发展是重资产模式,人均收入达1万美元之后,服务业比重持续低于相应经济体,其中,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更低;重化工业比重过大,带来单位国土面积排放总量难以控制;以国际代工模式取得利用外资、国际贸易的爆炸式成长,但外向型经济中外资企业贡献大,本土企业强大程度与本省经济总量不成正比;本土原创性科技成果少,拥有自主创新专利、著名品牌的国际大企业更少;地区差距虽有缩小,但问题持续几十年未见发生根本性的好转,表现为省内处于后工业化社会地区、工业化社会地区和农业社会地区三种格局同时并存的壮观;收入分配差距虽然在国内较小,但是GDP中工资的含量不太高,与一些发达甚至发达水平远低于我省的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。未来必须千方百计地提升这一发展的金标准,使人民有更多的发展获得感。
   作者刘志彪为长江学者、南京大学教授